关注人数
文章数
获得点赞
暂无信息
如果说2004年度是茅台与五粮液之间战略转换之年,那么2007年则是茅台全面超越五粮液关键一年,从两大巨头动态经营性指标与未来市场预判性指标上看,茅台均实现了对五粮液的超越。贵州茅台与四川五粮液之间的黄金交割点对中国白酒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茅台实现销售规模与销售利润双超越意义重大。
贵州茅台与四川五粮液之间争霸战第一个时间拐点是2004年度,虽然在营业规模上,当时的五粮液是茅台的2倍,但是,两者的利润指标却几乎是毫无差别。2004年度,五粮液利润为8.28亿元,但是茅台却以30亿元年销售收入,实现了8.2亿元利润指标,茅台首次显示出作为“中国国酒”超高端结构化魅力!
2001年是五粮液股份意气风发的一年,公司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经销商队伍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产销量、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等三项主要经济指标获得了重大突破,全年销售形势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同年,年贵州茅台上市,其经营数据实在难言突出,其营业收入仅为五粮液三分之一强;其利润指标仅仅为五粮液五分之二强,从白酒企业最为突出的两项经营指标看,当时的贵州茅台与四川五粮液还不是一个重量级选手,茅台与五粮液在价值观与思考问题方式上也存在巨大差异。
此次事件对白酒未来的发展也是件好事。近年来,白酒的确太狂躁了,正好借此机会,进行一下自我反省。白酒产业虽不像奶制品或其他食品有致命硬伤,但作为具有精神和文化属性的产品,一味地迎合官商文化,一直没有为社会价值提供正向能量,其文化属性、精神属性越来越堕落,而头脑的发热一直没有停止过。疯狂涨价、盲目扩产,1000多万吨的产能看着都让人胆战心惊。各种行业外资本也一窝蜂涌进来,这些对酒一窍不通的业外资本,他们只关心资本和收益,蛮干总是在所难免。不在塑化剂出事,早晚也会在别的方面出事。头脑太热,浇水降降温,也好。塑化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