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点 | 高卫东、李秋喜、朱伟、宋书玉、王琦、唐彬森……
高卫东:奋力开拓茅台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茅台股东大会)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战略目标,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实现“十 四五”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的经营目标:一是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度增长10.5%左右; 二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8.21亿元。董事会将紧盯年度目标任务,统筹兼顾、全力以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生产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化 “视质量为生命”理念,以更严标准、更硬举措,把牢产品质量每一道关口。以优秀传统工艺为本,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数据科学分析和过程精准管理,确保持续优质稳产。
二是持续做好市场营销。巩固深化营销体制改革成果,加强渠道建设和管控,提高市场扁平化程度,构建完善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营销新体系。持续强化经销商管理,维护茅台酒正常市场秩序。
三是做优做强品牌文化。聚焦战略定位和市场需求,加强品牌顶层设计,扎实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河谷文化、传统文化、匠心文化、红色文化,统筹推进品牌文化建设,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更多文化展示平台,讲好“品牌故事”,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四是大力夯实主业基础。稳步推进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及配套项目建设;建好管好茅台酒用高粱种植基地,加强茅台酒用小麦采购管理,确保原料供给和质量。开工建设“十三五”中华片区酒库续建工程建设等项目。
五是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绿色交通”,严控机动车辆污染排放;实施生产区域绿化修复,改善厂区空气质量,切实保护酿造生态环境。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积极推进“酱香酒生产保护区”建设,全力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
六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开展“安全攻坚年”行动,持续推进酒库、电气设备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隐患排查治理,切实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加快推进“安消一体化”,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七是加强治理能力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组织机构改革,优化功能定位和职能职责,提高组织运转效率;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健全完善法人治理,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依法治企水平,全方位提升企业治理能力。
八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扎实推进“智慧茅台”建设,实施产 供销协同、智慧安防等重点项目。加强与知名高校院所联合联动, 加快专业领域研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形成更多有意义、高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九是始终彰显茅台担当。坚持开展公益助学活动,不断扩大公益品牌影响力;继续出资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发挥茅台领航优势,全力推动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
李秋喜:如何认识一个企业、如何认识一个产业、如何认识一个事业
(民盟山西省委会主委王维平一行来汾酒集团调研)
品质决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营销决定一个企业能跑多快,文化决定一个企业能飞多高。
经营一个企业就是经营一种思想,改变一个企业就是改变一种观念,塑造一个企业就是塑造一种文化。三年改革中,汾酒大胆提出“唱好三首歌”的改革共识,《国际歌》《好汉歌》《团结就是力量》三首歌是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对汾酒改革的指导,更是让员工加快转变观念,强化改革和竞争意识的思想基础。
改革,带给汾酒的并不只是营销收入等数字的变化,更是汾酒全体职工思想观念的根本性变革。未来,汾酒将以把汾酒打造成世界第一文化名酒,把竹叶青酒打造成世界第一养生名酒,把杏花村酒打造成老百姓喜欢的第一“民”酒作为目标。
朱伟:枝江酒业则要重新成为湖北第一大酒企,从更长时间来说,我们希望参与白酒行业整合。
(朱伟写给贵州醇、枝江经销商的内部交流信)
尽管还有种种不足,还会面临种种困难,但我们的发展信心和发展目标坚定不移,以下几个方面或许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信心:
1.好产品
“零添加陈年粮食酒”这一“真年份”定位的酒体品质是我们信心的根本,好产品才会有好体验,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好产品才会持续吸引、凝聚越来越多的忠实消费者。
2.好品牌
贵州醇和枝江的历史地位和社会知名度完全具备走向全国的品牌基础,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再次唤起消费者记忆。
3.好传播
就像国家提出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一样,我们的传播模式就是向全行业、全社会讲好“贵州醇故事”和“枝江故事”,这种品牌建设方式也许会比较慢,但是会深入人心,会真正有效。在这样一个媒体碎片化的时代,“讲故事”是品牌传播的最生动的形式之一。
4.好团队
无论是厂方营销团队还是经销商营销团队,我们都来自行业内外、五湖四海,我们以独特的创业合伙人机制,海纳百川地招集了一大批省市两级营销干部(还需要持续优化),初步奠定了市场竞争优势。
5.好理念
在厂商合作方面,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就是“控盘分利”,简单来说就是不定年度任务、不压货、不促销。相反,我们坚持年度配额和月度配额的双重管理,目的就是让经销商长期保持低库存、零库存,从而保证供需关系良性,保证价格秩序良性。
6.好股东
股东实力决定生产规模,生产规模决定老酒储存,老酒储存决定产品品质,产品品质决定企业究竟能走到多远,走到多高。
基于以上,我们再次声明:原定的贵州醇10年实现2000亿市值目标可能要提前2-3年,枝江酒业则要重新成为湖北第一大酒企,从更长时间来说,我们希望参与白酒行业整合。
宋书玉:快速提高白酒标准总体水平,以标准化服务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届第一次秘书长联席会议)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的水平决定着质量的高低,采用什么样水平的标准,便酿造什么质量的白酒
宋书玉理事长进一步从六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未来白酒标准化工作努力的方向。
第一,立足品质消费新时代,开创白酒产业质量标准新体系。进入消费者主权的品质消费新时代,中国白酒产业持续创新,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变化,积极寻求转型升级,产需基本维持在一个合理的空间。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消费观念的持续转变,白酒产业消费市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个性化的发展态势,白酒在传承传统酿造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智能酿造,使得白酒的酿造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二,升级白酒标准化水平,开创标准引领白酒产业发展新局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标准升级的阶梯,创新是基业长青的推手。白酒产业一定要与时俱进进行标准创新,要不断强化横向产业学习,不断突破陈规;建立完善的白酒产业质量标准体系,推动白酒质量标准、过程监控标准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协调配套,支撑白酒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第三,铺就标准合作新通道,开创白酒标准建设协同推进新机制。系统构建白酒产业标准化体系,强化白酒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协调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协同效应,强化标准建设在系统构建、体系准入、协调配套、追本溯源、科学表达等方面的优化和提升,促进白酒标准顶层设计更趋科学合理。
第四,与时俱进寻求新突破,开拓白酒产业标准建设新领域。立足“十四五”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白酒文化标准体系研究工作也是重点工作,围绕白酒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在白酒文化体验方面,建立系列标准,通过白酒文化标准的建立,为消费者提供更具象的,消费者可触及的,能切实感受到能理解到的服务内容。
第五,融入全球化酒类市场,用标准引领白酒国际化进程。要逐步建立中国白酒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到国际饮料酒市场规则的构建和完善工作当中,让中国白酒标准与国际酒业标准对接、互认,进而取得中国白酒在国际烈性酒标准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与话语权,用标准助推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更好推进中国白酒产业全球化发展。
第六,强化标准宣贯与落地,用标准助力白酒产业永续发展。白酒产业一定要强化标准的落地实施,让行业企业、乃至社会层面理解、明白白酒各项标准的意义与价值,将其真正贯穿于生产酿造和流通消费每个环节,让我们的白酒产品做到更健康、更安全、更高效,进而通过标准的力量助力白酒产业永续发展。
王琦:用“中国风土 世界品质”彰显中国葡萄酒的独特魅力
(新疆丝路酒庄奠基仪式暨伊犁河谷产区精品葡萄酒庄发展论坛)
伊犁作为新疆葡萄酒重要的产区之一,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酿出了高品质的美酒佳酿,也打造了国内葡萄酒爱好者关注的众多品牌。伊犁河谷被誉为“塞外江南”,有其独特的风土,伊犁河谷产区未来是大有发展前景的。
针对目前市场现场,王琦执行理事长提出几点建议:
推进产业持续性融合,走上特色化发展之路;讲好葡萄酒故事,细分消费场景和文化;深化消费者体验,推进酒旅融合的模式。
唐彬森:做消费品创新,更需要的是互联网精神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一届年会演讲)
这里面常会被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两年大家也看到了,包括雷军也从互联网出来做的手机,这几个做汽车的公司老板都是互联网背景的,连做食品饮料的老板也是互联网出来的,后面大家做得都挺好的。
所以现在大家把它总结归因为互联网思维,包括分销裂变、私营流量、免费模式等等。
其实看到这个,我觉得既悲又喜,喜什么?是互联网的这些东西获得了认可;悲什么?我看到好多传统企业老板照搬这些模式,看到人家搞免费,你也搞免费,看到人家搞低收益你也搞低收益,本来一个挣钱的公司反而不挣钱了。
我也看到很多创业者刚学完DTC又来一个C2M,然后又来一个分销裂变,搞得好像永远学不完。这里面我特别认可任正非说的一句话,就是抄华为的皮死,要抄华为的灵魂牛逼。
其实刚刚这些互联网思维,它更多是一个皮,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互联网精神我觉得是今天这帮互联网创业者改造传统行业的原生动力。
我对互联网的精神理解有两句话,一个是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因为我们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所以才有了数据分析,才有了各种AB测试,才发明留存率、NPS、次日留存、月度留存这一系列的概念。
因为我们很关注用户在每一个环节的流失,因为我们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所以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不考虑成本,只考虑用户喜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