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产区之能,湿地名酒如何开启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开启湿地名酒发展新篇章

文 / 刘晓娟

 

“未来白酒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向优势产能集中,向优势品牌集中’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白酒产业由‘品类热’向‘产区热’发展的路径已经明确。”

 

在4月20日举办的2023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谷雨论坛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如此说道。

 

随着白酒产区化趋势愈发显著,位于西南地区的遵义、宜宾、泸州所组成的“白酒产区金三角”,成为了白酒产区中的一位“主角”。名副其实的“主角”。

 

据各个产区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遵义、宜宾、泸州产区的营收共5104亿,占2022年全国规上白酒企业总营收的80%。

 

不过将视野上升至整个中国白酒产区版图,“泸宜遵”并不能专美,坐落于长三角北翼的“中国白酒之都”宿迁,如今也正以极具差异化的产区表达释放动能,并逐步担当起中国白酒产区的全新一极。

 

地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湖两河”地理标识的设区市,年均气温14.6℃,气候温和湿润。由淮河、古黄河、大运河、骆马湖及洪泽湖湿地构成的生态水系,将这里变成绵润酒质的摇篮。

 

 

曹雪芹曾为此书写“高山流水诗千首,清风明月酒一船”的佳句,寥寥数语便是对宿迁地区鱼米之乡的地理与人文环境的最佳描述。又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在双沟【中国湿地名酒】产区蓝皮书中所写:“这种环境下蕴育出的双沟酒,其天赋的名酒品质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原《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编辑贾小娇在双沟【中国湿地名酒】产区蓝皮书中写道:“双沟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水源、湿度、土壤等条件加持,具备酿造好酒的自然基础。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经营,形成了独特的多粮投料、多曲并用,低温入窖、低温发酵,老窖窖龄长、发酵周期长的‘两多、两低、两长’湿地浓香型双沟大曲酒酿造工艺特点。”

 

得天独厚的酿造环境与酿造工艺,赋予了双沟酒“窖香浓郁、曲香复合、绵厚、味长”的特色风格,使其成为中国白酒江淮派浓香型的重要代表和湿地浓香型的集大成者。

 

基于“湿地名酒产区”这一概念,中国酒业协会于2018年评选出了世界三大湿地名酒——苏格兰威士忌、法国干邑白兰地以及产自洪泽湖湿地的中国名酒双沟酒。

 

 

同时,去年10月开始实施的《白酒湿地产区》和《湿地白酒》团体标准,基于湿地白酒的健康、良性、有序发展开启了产区护城河时代;在推动湿地白酒产业结构提升的同时,开辟出了一条以湿地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赛道。

 

在行业不断向优势产区集中、向名酒品牌集中的新周期内,拥有品质升级、价值升级优势的名酒品牌,依然是酒业竞争中的“种子选手”。在此背景下,拥有中国湿地名酒之称以及拥有产区作护城河的双沟,无疑为自己贴上了独一无二的标签,实现了以“湿地产区”为核心的差异化占位。

 

正如人文作者陈晓桐所写:“名酒的魅力在于彰显特质,名酒的生命力在于保持特质。”近年来,依托于湿地产区不断擦亮名酒招牌的洋河股份、双沟酒业,一方面在努力讲好酒都故事、传播酒都声音;另一方面,通过生态产区视角,以科学解读和人文表达,阐述一瓶好酒的新释义和新活力。

 

与洪泽湖湿地一水相连,双沟酒业包容了南方的雨与北方的风,也包容了流经这片土地的一切美好事物,不断聚合着产区势能的湿地名酒双沟酒,要如何立足当下与未来激活更强生命力,并开启与时代更多维度的同频共振?

 

5月10日-11日在江苏泗洪举办的“中国‘湿地名酒’产区价值研讨会”,或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