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ia
“原来我参加展会,聊的都是风土都是品种,一天加不了几个微信;今年展会不同,招牌一打,聊的都是政策方法——过瘾!”对于刚刚落幕的“春糖节”,山西星星之火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浩这样回忆道。
像这样的感慨并非个例,今年葡萄酒在全国糖酒会中的表现上普遍有所“升级”。与过去几年侧重于产品的特点和品质相比,更多展商向营造葡萄酒的消费氛围上发力,将消费者放在品牌策略的核心位置。
重建表达方式
与消费者“和解”
葡萄酒行业曾多年沉浸在严格的标准和术语中,以教育与仪式感为主流观念,但也曾有葡萄酒企提出更贴近消费端的理念。在2019年,进口葡萄酒法国卡斯特曾提出过“用几句话让消费者简单明白”的品牌运营理念,在当时的环境中,真正认识到其潜在意义和价值的支持者还相对较少,这一观点尚被视作前卫的想法。
在繁琐标准体系所引发的连年负面影响下,与五年前相比,认同“去复杂化”观念的行业人士明显增多。特别是今年春季糖酒会,一些知名葡萄酒讲师也加入进来,为这些困扰消费者的术语寻找更加简洁的替代方案,他们的带头,正在推动“简单消费”成为共识。
例如,在业内有着“推广机构标杆”称号的德国葡萄酒协会,于今年提出了创立新口感描述的概念,并呼吁商家一起进行“轻甜”类目创建,以方便消费者。在推广宣传过程中,更是搭配上了“小聚还是要喝点小酒,没话说就喝酒,说错话就怪酒”“将所有的一言难尽,最后都一饮而尽”等让消费者易懂接受的文案标语,将场景化和氛围感做足。
对推进“轻甜类目创建”的工作,德国葡萄酒协会中国代表处总监吴坦作出的解释是,目前葡萄酒的“标签”太多了,诸如品类、品牌、产区的分类,让消费者自我判断“轻甜”是低效的、不理智的,判断是否为“轻甜风格”并向消费者推荐,是商家们该负责的部分。
“葡萄酒吃亏就吃在标准太复杂了。”作为资深葡萄酒讲师,龙凤美酒顾问的负责人唐竹认为,像“轻甜”这种对口感最直接的描述,如同奶茶店的“三分糖”描述一样直击心灵,人对甜的热爱与生俱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
在归纳过去十年的市场变化时,美国葡萄酒杂志《The Drop》提到“酒种的边界正在瓦解”的观点,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不再关心喝的是啤酒还是葡萄酒,而是只关心其味道怎么样。从去品种标签,到口感特点的归纳,“轻甜”类目的创建是德国葡萄酒协会对“边界瓦解”的一个良好示范,重塑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将成为与消费者消融壁垒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当“去繁就简”的共识正在形成,葡萄酒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活力,推动葡萄酒市场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呼应“春糖节”
各家出招场景化营销
第110届全国糖酒会,升级为“过完春节过春糖”的主题,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人们渴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与丰富,与之呼应的,是本届春糖各个葡萄酒的营销场景。
在成都市中心最热闹繁华处,奔富以“Penfolds Lounge奔富·体验空间”,为葡萄酒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品鉴葡萄酒的多元体验空间,将“混酿的艺术”为主线镶嵌其中;与之相似,卡思黛乐则是连续第九年推出“快闪酒吧”,于丽思卡尔顿酒店27楼Flair酒吧举办为期三天的法国葡萄酒品鉴盛宴,包括干白、甜白、干红、甜红等不同类型的佳酿,室内与室外体验场景的设置,让参与者尽情品味法国葡萄酒的独特风味。
而诸如蓬莱、宁夏、新疆等中国葡萄酒产区选择以抱团的形式,向消费者展示形象和品质,强调葡萄酒的生长环境和地域特色对酒质的影响,是基于“风土”的另一种本土化表达方式,展现出中国葡萄酒一种集体宣言和文化自信。
此外,也有民族品牌已经进入利用场景化提升价值认知的专业赛道,例如张裕携带最新的宴席推广政策出席春糖,宣布了2023年张裕解百纳共开展宴席87000多场,辐射2000多万人次的数据,在宴席市场加大投入,将利用品鉴活动、定制化服务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一种葡萄酒文化与消费者的生活场景相结合的表现。
在这个春糖,葡萄酒核心工作正在向“理性”看齐,减少了形而上的概念,更多将目光聚焦在消费者身上,将消费者的需求置于核心位置。通过创造各种场景、体验和互动。葡萄酒行业正在“觉醒”,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葡萄酒消费体验。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