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思维,创新发展模式
文 | 罗玉婷
10月2日,国庆假日的第二天,陕西茅友嘉年华迎来了活动高潮,在昆明池上相继举行了“三秦茅友健步走”“茅友世界展览”“茅友之夜”等多项主题活动。500多位茅友欢聚在一起,为祖国庆贺,为茅台干杯。
从永宁门瓮城迎宾,到昆明池上赏景,陕西茅友嘉年华将陕西地方文化、健康生活理念与茅台品牌文化有机融合以沉浸式、互动式的互动体验,创造符合新时代、新人群、新消费需求的场景,以大格局、大胸襟、大情怀,生动演绎了“茅台是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吸引
让茅台成为生活方式
酒作为一种介质,可以溶解很多物质。酒作为一种文化,也可与多种文化嫁接、融合,滋养出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文化。
从在成都科幻馆举办的四川茅友嘉年华,到在有两年多年历史的昆明池上举办的陕西茅友会,茅台既可从厚重的历史中拿出“甘美之”的掌故,也可以从不断突破的科研中看到星辰大海。极大的品牌张力与极强的文化接纳度,让茅台可以将文化作为不断吸引消费者的有力武器。
陕西茅友嘉年华就是一场多文化互动、交融的盛宴。以茅台文化为底色,开展沉浸式的游园、游船、品茶、互动打卡等三秦茅友健步走活动,体验汉唐游园,感受昆明池厚重的底蕴和引人入胜的园林景色;来自贵州的非遗传承人在现场展示贵州特色传统文化银饰制作,邀嘉宾跳竹竿舞、饮“高山流水”,贵州厨师现场烹饪茅台大炖羊肉、三合刀尖肉、鲁班鸡爪等贵州美食,让陕西茅友们走进养育茅台的贵州人文风情。
加大了贵州文化的呈现篇幅,是陕西茅友嘉年华的亮点之一。今年夏天,贵州旅游大火,茅台作为贵州的标签之一,成为众多游客的必去打卡点。在旅游的推动下,茅台逐渐突破固有的消费圈层,向新消费人群伸出品牌触角。
茅台通过茅友嘉年华将贵州独特的人文风情融入茅台文化中,强化茅台的“贵州印象”,引导消费者喝“黔酒”吃“黔菜”,掀起新的餐饮风尚。同时,利用茅台强大的品牌力量,推动贵州文化“走出去”,吸引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到贵州来,到茅台来,深度感受贵州茅台的魅力。
在信息高度饱和的时代,商业竞争已经超脱出使用价值层面,而比拼更多的是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表达。手机、汽车、电器、服饰等产品,吸引消费者选择它们的是品牌传递的价值观与人生理念。
茅台作为中国白酒的代表品牌,是酒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与贵州文化的承载者。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茅台不再仅仅是一杯美酒,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品质的要求、对历史的热爱、对探索世界的向往。它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吸引着价值趋同的人加入其中。
构筑“茅友圈”
引领消费场景与消费模式转变
茅台是白酒企业中最早开始做消费者运营的企业之一,持续打造的“茅粉节”是行业内C端运营的典范。今年“茅粉”变“茅友”,一字之差的背后是观念、定位和责任的转变,是茅台对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新思考。
正如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山在活动讲话中所言,“茅粉”是消费者对茅台单向的情感表达;而“茅友”,则是茅台和消费者相互之间的情感链接,也更能体现茅台对消费者的尊重,以及相互间的平等关系。高山表示,茅友嘉年华作为茅台倾力打造的三大IP之一,将坚持“以美酒链接情感”,以“文化传递价值”。
当前,白酒行业正驶入新消费的拐点。嘉世咨询此前发布的《2024白酒行业简析报告》显示,当前白酒的商务消费场景明显缩减,个人消费在白酒整体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从原来的18%提升到了45%。白酒消费从“悦人”转向“悦己”。
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鲁秀琼曾说:从消费者动机去推出产品,设计场景、创造场景。从过去的渠道思维,转向运营思维,做产品的深度运营、精细化运营。
对自我的重视,是“准中年”群体乃至更广泛年轻消费者的特点之一,这促使白酒企业适时调整策略,更换与消费者对话的方式与姿态。从“茅粉”到“茅友”,茅台正在主动从被追捧、被神化的位置上走下来,贴近消费者,倾听消费者,服务消费者。
从成都到西安,在茅友嘉年华上,各行各业的茅友们汇聚在一起,以茅台为纽带,打破固有社交圈,形成以茅台为核心的新社交圈层。在打破与重建的过程中,茅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认识新朋友,开阔眼界的平台,强化茅台的“社交属性”,塑造新的消费模式。
通过一场场茅友嘉年华,茅台用多姿多彩的呈现形式,构建符合新趋势的消费场景,给消费者创造丰富的价值体验,构建更广泛、更包容、更具活力“茅友圈”,引领茅台消费新风尚,让茅台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在物质越加丰盛的今天,每个消费选择背后的逻辑是消费者想要拥有的生活。当白酒市场越过品质和品牌竞争,进入文化竞争后,茅台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链接的茅友嘉年华,赋予产品无形而有力的情感价值,赢得消费者的情感和价值认同,推动白酒消费进入新的维度。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