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罗玉婷
10月23日,茅台1935“喜逢大运·共赴山河”科学考察活动,在北京北运河岸边举行了收官活动。
从春暖花开走到秋意渐浓,茅台1935从开封启航,历宁波,下扬州,经淮安,越济宁,渡天津,终于在霜降节气这天来到了中国大运河的北起点——位于北京通州的北运河段,为这段长达7个月的“寻道”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从去年的“胡焕庸线”到今年的大运河,“茅台1935·寻道中国”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好山河,解读一个个地理坐标背后蕴含人文风貌、历史底蕴。作为中国白酒市场最快百亿大单品成就获得者,茅台1935不仅在市场层面表现亮眼,更用持续开展的品牌文化活动,为品牌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能量,写下中国白酒文化营销新范式。
寻运河北源,悟品牌之道
十月的北京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天朗气清,层林尽染。活动嘉宾们来到北京市昌平区的白浮泉遗址公园,探寻千里大运河的北端起源。
白浮泉是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重要水源,亦是千年运河的水源承载地,早在元朝时期,水利专家郭守敬为解决漕运水源问题,引白浮泉水入京,成功保障了大运河的漕运通畅。
站在刻有“白浮泉遗址”的石碑前,看着从元代石刻龙头中潺潺流泻的清泉,数百年正是这股泉水解决了大运河抵达京城最后二十里航程。这是中华民族先辈合理利用自然环境,造福社会的智慧结晶。
茅台1935沿着大运河一路走来,如白浮泉这样的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工程数不胜数。每走进一地,就会发现先辈们的创造仍在造福后世。这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品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洞察,都是茅台1935从大运河感悟和学习到的品牌之道。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收官活动上以《茅台1935:在寻道大运河的波澜壮阔中与“喜”相逢》为题,和与会嘉宾们分享了这段运河旅程中的所逢之“喜”和所寻之“道”:
沿“河”而上,喜逢“ 自然”之道。一条大运河,福泽千百年。一条赤水河,两岸飘酒香。两河不同“风”,但都以“水”造福一方、惠泽沿岸百姓。茅台1935沿“河”而上,逢的自然之“喜”是与大运河沿线人民都共享自然生态的恩赐与福祉;寻的自然之“道”是共同携手,始终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生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循“史”而来,喜逢“人文”之道。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治水工程的集大成者,凝结了中华民族1700多年的建造时长所积淀和传承的工匠精神。作为与茅台酒一脉相承的标志性产品,茅台1935遵自然天时,循传统工艺,是茅台为世人奉献的又一瓶匠心之作。茅台1935循“史” 而来,逢的人文之“喜”是与大运河都共具的中华文化基因和工匠精神内核;寻的人文之“道”是坚定文化自信,始终赓续传统血脉、传承工匠精神、 弘扬中华文化、展现中国风采。
倚“时”而进,喜逢“发展”之道。一条大运河,涵养进取心,一瓶琼浆酒,饱含创新情。古老的大运河滋养沿岸城市,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茅台1935也与时俱进,不断升级,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茅台 1935倚“时”而进,逢的发展之“喜”是与大运河都共有在古老传统中焕发的创新之心;寻的发展之“道”是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积极开拓创新,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敬畏自然、坚守匠心、与时俱进,在茅台1935与大运河的七次交融对话中,品牌的长存之道亦呼之欲出,成为茅台1935获得的精神力量。
以酒载道,一瓶装尽大运河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元朝引白浮泉水入京,打通大运河北端最后二十公里航程,中华民族的历代先辈们历经1700多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这条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二季,以运河为主线,从江南到北京,历时七个月,行程六千里。在开封重温《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在宁波感受港通天下的气魄,走进扬州的江南婉约,品尝淮安的精致烹饪,去往济宁孔庙聆听圣人教诲,到天津戏园说学逗唱。
一座城市孕育一种人文,一座城市写就一部历史。茅台1935从大运河中汲取到了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和人文涵养,将它们镌刻进一瓶美酒之中。在收官之际,由王莉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共同发布了“茅台1935·中国国家地理”文创酒——“喜逢大运河”,已在i茅台APP开启了线上申购。
产品设计灵感源自古老的大运河,以茅台集团于今年年初发布的2024年度东方美学色彩——缃叶色为主体色。采用立体浮雕技术,将大运河上的第一桥——杭州拱宸桥作为核心视觉元素,融入大运河沿线标志性建筑群、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等元素,将大运河自开通以来南北往来的繁荣景象,以长卷的艺术形式生动呈现在瓶身上。观赏瓶身,如一幅时光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今年是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茅台1935沿大运河寻品牌发展之道,更传播了大运河积蓄的千年文脉与人文风情,成为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策划,优酷承制的大型网络文化节目《闪耀吧!大运河》的合作伙伴,从不同角度继续讲述运河文化。
助力文化传承,勇担社会责任
品牌活动的主诉求往往是赋能渠道,激活市场。茅台1935寻道之旅的立意更高远,将品牌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在第二季活动中,茅台1935发起楹联征集活动,七站楹联征集活动吸引了数千人参与,征集了无数的楹联佳作,全国各地的联友们用楹联方式传承着文化,也描绘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收官活动上,经专家评审,从沿途七站的所有晋级作品中优中选优,决出了“2024年‘茅台1935·寻道中国’——‘喜逢大运’奖”。
弘扬传统文化,用文化为品牌发展蓄力,品牌也反哺文化的传承。茅台1935设立“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医药事业。
第三届国医大师、首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北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对茅台1935为中医药事业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传承中医药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是一项非常伟大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喜逢大运·共赴山河”茅台1935·寻道中国活动,把挖掘和宣传大运河文化,与公益捐赠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体现了茅台大品牌的大担当。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丹在致辞中表示,“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二季沿着大运河的足迹,已向7个节点城市捐赠350万元,体现了茅台1935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公益向善之举。作为久负盛名的国有企业,茅台自觉将公益融入工作全局和具体行动,充分体现了胸怀“国之大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担当。
除了捐赠,茅台还联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拍摄纪录片《国之大医》,记录了全国12位国医大师,用专业性、文化性、科普性,向观众展现中医文化的魅力,助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步履不停,“寻道”不止
白酒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酒类,白酒品牌要长盛不衰,除了品质要不断跟随消费者需求而优化升级,文化表达也要不断更新,始终与消费者保持对话。
经过两季的寻道之旅,“茅台1935·寻道中国”已经成为高端白酒品牌营销的超级IP。而在相继走过“胡焕庸线”和大运河沿线之后,茅台1935寻道的旅程还将继续。在活动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透露,2025年,茅台1935与中国国家地理,将寻道北纬30度线,从西向东发现造物的神奇,感受我国东西自然与人文的不同魅力。
茅台1935以“寻道”之名,探寻和发掘大运河的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以地理和时间上的大跨度,文旅+美酒+美食的丰富内容,经销商、楹联爱好者、消费者多群体参与,写下了2024年白酒品牌文化营销的经典案例。
业内对此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表示,茅台1935寻道大运河,通过深入解读当地文化地标、推荐自然与人文景观,触摸当地文脉、聆听运河古今,传播运河故事,融入茅台1935“喜相逢”的美好情绪,实现了与高净值人群的共情与共鸣。
作为茅台股份公司的第二款超级单品,茅台1935在发展中,品牌与市场同步推进,厚植文化属性,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品质消费和更丰满的精神消费。以品牌的发展拉高消费者对茅台酱香系列酒的品质认知,提升消费者心理价位预期,有力推动了茅台酱香产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