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全力冲刺“十四五”:培育“酱酒小花”,新增产能5000千升以上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赤水产区进入跃迁期,全面决胜“十四五”

文 | 郭媛

 

作为“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赤水市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表现备受关注。

 

近日,赤水市人民政府发布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多项关于白酒产业的政策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从产能扩张转向品牌矩阵培育,从单一“卖酒”转向“卖生活方式”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文化IP提升产区辨识度,助推白酒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赤水市2025白酒产业发展路线图

 

在赤水市2025年的重点工作中,白酒产业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不仅关于赤水市的整体产业发展,也对其实现“十四五”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其中,关于白酒产业的内容,涵盖了企业梯队的建设、产业链的培育、品质的追求、文化的传承等多个重要层面。

 

具体来看,赤水市将深挖“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价值,持续打造酱香白酒生产基地,大力实施“酱酒小花”培育行动,旨在扶持中小酒企打造差异化品牌,形成“龙头引领、百花齐放”的格局,构建赤水市自身强有力的酱酒品牌矩阵。

 

产能方面,2024年赤水市已推动百年赤水(二期)、至诚酒业等重点项目投粮投产,累计建成产能已突破5万千升。2025年其将加快推进远明中厚(二期)、君台厚酱(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白酒产能5000千升以上。

 

产业链培育方面,赤水市将推进河谷特色酒庄建设,打响“醉丹霞·宿赤水”品牌,加速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利用其与生俱来的生态优势、旅游资源,走酒旅融合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此外,2025年赤水市还将承办第三届遵义酱酒节,举办祭河大典、酒师节等系列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展酱酒酿造技艺,打造自身文化IP,提升产区知名度。

 

在发展酱酒产业的同时,赤水市不忘以“生态反哺”机制平衡发展与保护,2025年将积极培育“绿色工厂”,深化“以竹代塑”措施,为全国酒企提供新型优质包装材料。

 

同时还将开展酱酒、晒醋、金钗石斛等集中推介活动,集中放大赤水产区声势。

 

总的来看,赤水市正以“品牌矩阵培育、产业链协同、文化IP打造、差异化突围、集群式发展”的产业路径,积极面对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在行业变局中探索出了一条极具确定性的发展路径。

 

赤水产区进入跃迁期

全面决胜“十四五”

 

今日赤水产区的跃迁,源于每一阶段的持续进阶与务实,从过去四年间的”酒政“变化中,可以清晰看到其演变轨迹和显著特征。

 

如果说2021-2022年是赤水产区的破冰期,那么2023-2024年则是立势期,而现在的赤水产区,则已经进入了跃迁期。

 

2020年赤水市白酒产量不足一万千升,工业总产值16亿元左右,规模以上酒企仅有5家,分别是丹霞、贵福、老窖、巴蜀液、名河酒厂。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赤水市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打造赤水河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新规划约4400亩白酒产业园区,主要以生产酱香型白酒为主。项目建成后,到2025年,赤水将实现白酒产能五万千升,产值96亿元以上,奠定了赤水市“十四五”酒产业的发展框架。

 

2022年,赤水市提出了“强势之路归于酒”的战略定位,酒产业按下了发展加速键。

 

赤水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年工作重心便是加快赤水产区的建设,具体工作包括加快兴吉珊酒业等项目建设,推动百年赤水、贵仁贵酒投产运行,新增白酒产能2万千升以上;引进年产5000千升以上的白酒企业2家以上,新投产白酒配套企业6家以上;支持贵福、巴蜀液等企业技改扩能,依法取缔不达标企业和小作坊。

 

2023年,赤水市将产区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白酒配套产业逐渐完善,奋力成为遵义白酒产区的重要一级。

 

在赤水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酒”天地,开工建设岁酿酒业等白酒项目,全力保障远明中厚等8个白酒及配套项目尽快投产投料,新增白酒产能2万千升以上,新引进5000千升以上酒企3家以上,强化白酒生产许可申办、产品销售等服务,大力培育白酒品牌,迈出“当主力、创主场、唱主角”的坚实步伐。

 

2024年,赤水市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酒旅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赤水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打造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推动岁酿酒业、至诚酒业、百年赤水等7个白酒项目投料投产;全力塑造赤水酱香酒产区品牌,举办祭河大典、中国酒师节等活动,积极支持远明中厚、君台厚酱等企业品牌建设,巩固全省酱酒主产区地位,激发酒产业潜能。

 

这一年,赤水产区还成立了白酒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健全服务机制,为产区入驻酒企以及包材配套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赤水白酒行业税收也突破了亿元大关,君台厚酱完成赤水酱酒出口第一单,将产品销往东南亚地区,赤水酱酒登上国际舞台。

 

每一发展阶段,酒产业始终是赤水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赤水市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策略,优化产业布局,并结合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禀赋,明确白酒产业的发展定位,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路径。

 

经过过去四年的深耕,当下的赤水产区已初具规模,产值贡献突出,已是贵州白酒产区的重要力量。面向十四五收官之年,五年间赤水产区白酒产业用地已翻了一番,随着2025年“酒政”的陆续落地,赤水产区白酒的量、质都将实现更蓬勃的发展,为”十四五“顺利收官注入强劲动能。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