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中,茅台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文 | 罗玉婷
2月18日,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象征着春水初生、万物复苏。茅台在雨水节气举行了乙巳蛇年第一个重要活动“2025‘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生态守护公益行动”,展示茅台多年生态保护成果、探讨赤水河生态保护新模型,同时号召员工植树造林,正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与深刻落实。同一时间,在云南镇雄县、四川古蔺县,也有数百棵树苗被种下,它们将扎根于赤水河的源头与下游,化身绿色的卫士,与赤水河流域千百位巡河员、护林员一起,守卫赤水河的生态安全。
在这次三地联动的生态守护行动中,茅台以公益为纽带构建流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布局,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度践行,创造了ESG视角的茅台样本,更彰显了中国白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定位。
守护“母亲河”是茅台的价值观
世界上大江大河不计其数,唯有赤水河被誉为“美酒河”。在赤水河流经的436公里内,滋养了云贵川三省14县人民,创造了超两万亿的经济价值,是两岸百姓、企业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离开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赤水河塑造了茅台镇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酱香酒核心产区。茅台人深深地懂得赤水河生态对茅台酒品质稳定的重要性,将保护赤水河生态的自觉与担当,写进了“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中。
张德芹在2025“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生态守护公益行动“赤水河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主题论坛上表示,赤水河是一条具有生态禀赋优势的“美酒河”,更是茅台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而守护“母亲河”是融入茅台人血脉灵魂的使命责任,是茅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绿色事业,更是需要持续完善共享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
早在四十年前,云南、贵州、四川3省10县政协就联动发起了对赤水河的开发治理。茅台也是从自身做起,不断优化能源减少排放,累计投入20亿余元建设循环经济,投资3.8亿余元进行冷却水循环利用改造,推进大气治理,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2014年起,茅台每年捐赠5000万元,作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累计捐资超4亿元人民币,用于流域内治理污染、清洁河道、维护生态、植树造林、改善人居环境等。同时,茅台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得到力量,与地方政府、白酒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流域内的居民和企业来说,赤水河的保护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不仅要有法律层面的规章条例,还需要持续健全制度,拓展生态保护的“广度”和“深度”。张德芹在发言中提出,茅台会持续推动设立“赤水河生态公益基金”,健全“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助力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让“美酒河”变成“幸福河”。
创新护河“方法论”
流域共治成效斐然
生态环境是一个“水土气微”交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在赤水河流域,每项指标的波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对流域内酒企的酿酒品质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
一边是复杂脆弱又珍贵的自然生态,一边是企业自身的发展诉求。如何平衡好二者关系,让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是对企业发展智慧的考验。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演讲中表示,茅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产区系统保护,共建赤水河生态平衡;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提升产业专业化水平;聚力产品价值转化,创造最大化综合价值。以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价值转化三位一体的“方法论”,创造了赤水河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茅台样本”。
王莉介绍,一直以来,茅台深入推进企业“一基地一标杆”(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示范基地,打造白酒行业生态环保标杆)建设,高效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聚焦水、能和碳、气、声、固废“五条流线”,构建形成“135”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体系。并通过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提升含“绿”量,坚守匠心的人文情怀提升含“文”量,以高质量的价值创造提升含“金”量,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
在茅台的努力推动下,赤水河流域山更绿、水更清,河流生态平衡有效恢复。近年来,赤水河再度出现已消失20多年的鳗鳜与其他珍稀鱼类,生态环境显著向好。
茅台的生态保护实践不仅取得了环保效果,也得到了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的认可,屡获殊荣:被评为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生态示范区,荣获第七批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获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称号,EFQM 全球奖(七钻)暨“鼓舞人心的文化”杰出成就奖,成为 EFQM 全球奖采用新标准评审后,首家获得七钻的中国企业.茅台在 MSCI (明晟) ESG 评级中实现了从 B 级到 BBB 级的飞跃,其评分在国内外白酒行业中高居榜首。
公益IP升维
诠释中国白酒的时代意义
求栋梁者,必为良木;成栋梁者,必为人才;树栋梁者,必有担当。
在这次活动上,“中国茅台·国之栋梁”捐资助学的茅台学子代表也参与了植树巡河活动。“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公益助学行动历经十三载,累计投入超13亿元,资助25万寒门学子跨越命运沟壑。
而在2025年雨水时节,这一公益IP完成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升维:受助学子在赤水河畔种下守护家乡的树苗,将个人成长与家乡生态命运紧密相连。从“助一人”到“护一河”,茅台将教育扶贫的涓涓细流汇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浩荡江河,折射出中国白酒企业对“家国同构”的深刻理解——育人之根扎于故土,生态之魂铸就未来。
这场升维行动中,茅台公益基金会与云、贵、川三地茅台酒经销商联谊会会长签署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备忘录,发布全民守护倡议书,更通过植树巡河等行动构建起“政府-企业-公众”的生态共同体。正如张德芹所言:“让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是对赤水河哺育之恩的最好回馈。”
茅台酒的酿造密码深藏于赤水河谷的生态基因中,上千种微生物的共生系统、紫红壤的矿物馈赠与亚热带小气候的精准调控,共同构成“天人共酿”的生态哲学。对自然的敬畏已升华为企业的文化自觉,构成茅台的精神底色,酿造出蕴藏在美酒之中的东方智慧。
当世界震惊于中国Deep Seek改变AI格局时,茅台以“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传统工艺,演绎出另一种中国式创新;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用中国神话故事征服全球票房,茅台正将“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理念酿造成世界读得懂的文化语言……
在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中,茅台既是传统文化的守正者,更是新时代价值的创造者,它用自身实践,唤起白酒行业的文化觉醒、价值觉醒和使命觉醒,让中国白酒成为中华文明进步的参与者。
当茅台学子带着赤水河畔的泥土走向世界,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民间使者,将东方文化播撒至全球。这或许正是中国白酒作为文化名片的最高境界:让世界通过一杯酒,读懂一个民族对天地的敬畏、对文明的担当。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