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悦
近年来,威士忌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IWSR)的数据,2022年全球威士忌市场规模已达到67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5%左右。其中,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凭借庞大的消费基数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成为威士忌行业增长最快的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威士忌认知的转变,威士忌的消费场景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国内酒业进入冷静期的背景下,威士忌凭借其多样化的饮用方式和丰富的消费场景,逐渐成为酒水从业者讨论的热点。无论是线上直播带货的兴起,还是线下威士忌酒吧、便利店调酒等新兴消费场景的涌现,威士忌正在突破传统的饮用边界,融入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这种场景化的转变不仅推动了威士忌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为品牌提供了更多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的机会。
中国威士忌发展情况:整体向好 2024年进口额有所下滑
尽管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但中国威士忌市场近年来呈现的快速增长态势有目共睹。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5年后我国威士忌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销售额从80.0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53.65亿元(零售市场口径),CAGR达8.5%,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有望冲击500亿元。
这一增长不仅仅来自于进口量的增长,同时也来自于进口均价的涨高,从2017年的7.99美元/升上涨至2022年的17.01美元/升,涨幅高达112.89%。只是受制于国内消费降级的影响,2024年中国威士忌进口量为2919万升,同比下降10.5%;进口额为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78亿元),同比下降22.8%。尽管进口量额仍在下降,但降速相比前一年有所放缓,显示出市场逐渐趋于稳定。
除了进口威士忌,国产威士忌也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境内(含中国台湾地区2家)从事威士忌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单位总数已达45家。其中,已投产的酒厂有26家,处于试运营阶段的有1家,在建项目10个,待建项目8个,其中,崃州、大芹、高朗等威士忌酒厂在威士忌消费者中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此外,中国威士忌的产能也在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大陆的实际蒸馏产能达到4.5万千升,总设计蒸馏产能为8万千升,总计规划产能达25万千升,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百瓶威士忌2023年度行业前瞻报告》,威士忌的消费人群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的画像特点,18-29岁的消费者占比达到53%,本科以上占比60%,超过50%的消费者月收入高于9000元,与此同时,区别于之前的威士忌消费者,现在的消费者对威士忌的印象已从“高端、成功”转变为“自由、个性”,标志着大家对于威士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品质和独特风味的需求增加。
在渠道方面,过去十年,电子商务和直播电商的蓬勃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深刻影响了威士忌的销售渠道。线上渠道成为威士忌销售的重要增长引擎,尤其是在2023年1-9月,抖音洋酒品类销售同比增长98.4%,其中直播抢占了巨大的份额。
与此同时,线下渠道也在不断演变。除了传统的酒类专卖店,威士忌品牌开始积极布局精品超市、便利店等新兴零售渠道,并尝试开设威士忌商店、威士忌酒吧等,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购物体验和沉浸式的品牌文化体验。
渠道模式:多元化与碎片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同样是作为舶来品,日本威士忌的崛起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威士忌市场逐渐开始下滑。三得利在2008年启动嗨棒复活计划(也就是威士忌+苏打水),通过简化制作流程、推出罐装嗨棒等方式,使其更适合家庭和餐饮场景,同时也通过在居酒屋、烤肉店等场所推广嗨棒,成功将威士忌与日本的日常餐饮紧密结合。
然而,“嗨棒”的成功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却难以复刻。罗曼湖集团的张总认为,相比于嗨棒崛起的时代,今天消费者的审美和可选择的饮用方式已经更加多元化,以纸媒和传统终端为信息主要输出点的年代已经过去,面对如今如此众多的“信息轰炸”,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和喝法更多,因此当我们再去推广一类品饮方式或者是单一品牌的时候,在今天的互联网的环境里面所成功的可性能也就更小。
除此之外,相比于日本,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与人口数量也要大的多,也就是说,中国市场的复杂层度与结构分层是日本市场远远比不了的。
至于进军餐饮渠道,尽管以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这的确是提升销量的好途径,但威士忌作为佐餐酒实际上也面临着较高的门槛,一方面是总体上的市场成熟度还不够(除珠三角之外的地区),一方面是像白酒企业一样把威士忌铺进餐厅也比较有难度。而上海万来喜贸易有限公司的黄总认为,哪怕威士忌可以进入餐饮场景,这其中可能也需要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大集团的推动。
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尤其是在传统烟酒店和酒吧面临困境的近几年,张总认为,单一的渠道和产品策略将很难再适用时代的发展,之后的渠道趋势是会越来越多元化和碎片化的。例如中低端的产品,涉及到的渠道可能会包括传统电商、直播电商在内的线上渠道,以及包括连锁超市、便利店、酒吧、夜场、餐饮、潮牌店在内的线下渠道,“甚至我们现在还在名创优品这个渠道中测试我们的产品,目前得到的反馈也是不错的”。
至于高端产品,也可能会有以销售限量产品、单桶产品、包桶为主的私域渠道,以及传统的商务会所、品鉴会等等。
不是构建消费场景
而是发现消费场景
正是由于渠道模式的多元化以及威士忌消费群体的年轻化,现在威士忌的消费场景实则是由消费者自己创造的,而行业者要做的,其实是发现这些消费场景。
“相比于传统的酒吧,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喜欢去一些有创意、有氛围感又能交友聊天的地方,比如说跳海这种,他们并不是真的要去品酒,而是想要找一个灵魂的栖息所”,黄总表示,“现在这一类酒吧的生意还是很好的”。
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谁来“引导”,观察并读懂年轻人的喜好,并往这个方向去尽量贴近,或许才是当下的明智之选。而与之相应的,就是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中对于产品的调整,或是使产品更具对多种场景的兼容性。
“我们在去年推出了100毫升的罗曼湖小桶匠,复购率非常好。首先它的味道是偏花果香的柔和甜美风,适合年轻人聚会佐餐;其次它是小瓶装,用来调饮也比较合适,例如便利店调酒或在家轰趴;同时它的售价就只有三四十元,购买的门槛也很低,”张总认为,小瓶装的威士忌对于不喜欢拘束的年轻人来说更具有包容性,“哪怕是在公园的草地上,或是街头的大排档里都可以饮用”。
小桶匠的畅销就是威士忌消费变化的最好例证。过去,威士忌的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高端酒吧、商务宴请或私人收藏等传统场景中。但如今的威士忌消费场景在年轻人的选择下变得更加多元化、碎片化。在由消费者自己创造的场景中,品牌需要做的就是主动发现、改变并迎合。
此外,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也同样重要。例如借助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与消费者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推出符合不同场景需求的产品,降低品饮门槛,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进而培养消费习惯。
威士忌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市场的持续增长,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快速崛起,威士忌品牌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多元化和碎片化的渠道市场。无论是进口威士忌还是国产威士忌,都需要在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渠道创新上不断努力,以满足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威士忌品牌还需要敏锐地捕捉消费者的新需求和新场景,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未来,威士忌行业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和独特的体验。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