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豪赌中国威士忌|威士忌「破界」2025②

糖酒快讯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默默发力的国产威士忌正在崛起。

文 | 吴明辉

 

 

默默发力的国产威士忌正在崛起。

 

回望国产威士忌的过去10年,其消费市场增长4.2倍,产能规模增长10倍以上,产区从无到初步形成千岛湖、峨眉山、邛崃、大理等雏形区域。

 

崛起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助推。

 

大量异业资本在2021年之后涌入国产威士忌赛道。只是,从投入到产出,威士忌大约以10年为一个周期。这是一个长周期行当,资本却是逐利的。

 

在行业看来,2025年,威士忌将迈入“国产时间”。值此之际,探寻谁在豪赌中国威士忌,厘清其投资逻辑,是追求短期利润,还是长期可持化发展等,对国产威士忌下一个10年的成长轨迹至关重要。

 

 

中国威士忌十年

豪饮超230亿元

 

威士忌在中国,似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回望过去10年,中国市场的威士忌消费规模,增长了4.2倍。同时,大量资本流入国产威士忌赛道,使其产能成倍增长、产区雏形初步形式。

 

基于嘉世咨询《中国威士忌2024市场简析报告》、百瓶APP《百瓶威士忌2024年度行业报告》以及其它公开信息交叉印证,统计2015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境内(港澳台地区数据缺失较多未纳入统计)涉威士忌投资案例。2015-2024年,共计发生33起投资案例,累计投资金额超230亿元(不含未披露投资金额的项目)。

 

从资方主体性质来看,企业风险投资(CVC)是过去十年国产威士忌的主要投资者,共计投资了23个国产威士忌项目,占到过去十年国产威士忌项目三分之二以上,而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和个人投资者、家族办公室、政府引导基金则共计参与10个国产威士忌项目投资活动。

 

如按原本业务是否涉酒的标准来看,在23起CVC投资类型的国产威士忌项目中,以保乐力加、帝亚吉欧、郎酒集团、麒麟烈酒为代表的同业资本(酒类企业)仍是本轮国产威士忌投资热潮主要推动者,投资案例多达17起,而蒙泰集团、新加坡先锋物流集团、汤臣倍健等异业资本投资了6起国产威士忌项目。

 

如按照原本业务是否涉威士忌的标准再看,则会发现过去10年重仓国产威士忌的是异业资本,郎酒集团、江小白、中国贵酒集团等白酒巨头,青岛啤酒等啤酒巨头,蒙泰集团等非酒类企业共计投资15起,约占所有CVC投资类型项目的65.22%。

 

而按照企业是否是中国企业的标准来看,国内企业是国产威士忌投资热潮的主要推动者,投资金额超130亿元,其中15个项目由中国企业独立推动,3个项目又中外企业合力打造,中国企业的身影渗透进了近8成CVC投资类型项目;而外资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柏寰威士忌酒厂、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云拓威士忌酒厂等投资过亿的超级项目(8个)背后,离不开奥歌诗丹迪集团、保乐力加、帝亚吉欧、麒麟烈酒等外国企业的支持。

 

仅从单个项目投资规模来看,2015-2024年投资金额过亿(部分项目未披露具体投资金额)的项目约有19起,除去含其它项目的青岛啤酒项目及江小北与高瓴资本收购罗曼湖集团两个项目,百润股份、郎酒集团在国产威士忌项目上投资金额超过了30亿元。麒麟烈酒、保乐力加、汤臣倍健、大芹威士忌在国产威士忌上的投资也超过了10亿元,另外奥歌诗丹迪集团在国产威士忌上两个项目(分别是淳岸威士忌蒸馏厂与柏寰威士忌酒厂)的金额累计也超过了10亿元。

 

从投资国产威士忌的方式来看,“建厂”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因此产能也是观察过去十年谁在豪赌国产威士忌的重要维度。仅从能查询到的产能来看,百荣股份、大芹威士忌、奥歌诗丹迪集团、郎酒集团在华投资产能(含设计产能)超万吨,花润股份、汤臣倍健、保乐力加、帝亚吉欧、青岛啤酒产能超2000吨,如香格里拉酒业等资本投资的项目产能相对较低。

 

数据来源:嘉世咨询《中国威士忌2024市场简析报告》

 

投机主义or长期主义

 

从投资方式或策略来看,2015-2024年,超7成“资本”采取了重资产投资策略(即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厂房设备、土地等有形资产上),建厂、自建生产线、用户体验中心等形式是本轮国产威士忌投资热潮资金的主要去处。通常来说,建厂等重资产投资策略具有资金投入大、资金灵活性较差、投资周期长等特点。

 

以百润股份投资的邛崃蒸馏厂为例。2016年,百润规划在邛崃修建崃州蒸馏厂;2017年签订投资协议(先行投资5亿元,后追加2亿元投资,并在“烈酒(威士忌)陈酿熟成项目“与“麦芽威士忌陈酿熟成项目"先后投资11.74亿元、15.6亿元)并开始动工;2021年,崃州威士忌酒厂举行开元灌桶仪式;2024年底,投产已满三年的崃州蒸馏厂才推出两款威士忌产品——“崃州单一麦芽威士忌创世版”“百利得单一调和威士忌创世版”,从规划建厂到产品上市周期长达8年。百润股份在公告中也曾表示,烈酒项目含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后)为10.48年。

 

对于威士忌而言,8年、10年仅仅只是入门,而对于资本市场的基金而言已达到生命的大后期(通常为5+2模式,即5年投资期,2年退出期)。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许小林认为,7-10年已算是长寿基金了。这也能够解释,为何过去10年由VC/PE主导投资的威士忌项目较少,且标的多只有品牌、没有生产线的原因。

 

在采取重资产投资策略的案例中,三类企业较为活跃。其一是如郎酒集团、天佑德酒等白酒企业,在中国白酒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存量内卷竞争愈发明显(除天佑德酒外,其余已公开涉威士忌项目均在2022年之后)之际,纷纷以“1+x+n”(“1”代表大单品,“N”代表多产品系列,而“X”则代表新品类)策略深度挖掘消费场景。

 

而10年消费规模增长4.2倍的威士忌,是白酒企业进一步精细化运营消费场景的重要抓手。郎酒股份副总经理,峨眉山高桥威士忌酒业董事长刘杨指出:“郎酒打造世界级威士忌酒庄,将为每一位来访者带来峨眉山文化之行、美景之行、美酒之行、美食之行的卓越体验。”古井贡酒董事长梁金辉此前也表示:“在后200亿时代,要充分发挥亳州的中药等资源禀赋优势,深挖大健康场景。”古井贡酒与法国卡慕集团的建立威士忌酒厂也是中药风味的中式威士忌。

 

其二是如青岛啤酒、百润股份等其它酒类企业,在原本核心业务市场面临饱和的背景下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目前,百润股份已将威士忌列入财报主营收入,且提出了“重点发展威士忌,占位高品质烈酒,成为中国本土威士忌行业龙头”的战略指引,目标将威士忌打造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而青岛啤酒证券部也回应称:“啤酒市场有些饱和,公司也需要考虑更多的路径。一方面就是往饮料拓展,从渠道上看,饮料和啤酒比较类似;另一方面就是威士忌,这个市场潜力是比较大的。”

 

其三是如保乐力加、帝亚吉欧等跨国烈酒企业,为规避国际贸易风险、降低成本和进一步开发中国庞大的酒类市场,也将目光投向了蓝海增量市场——威士忌。

 

以帝亚吉欧为例,帝亚吉欧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程展鹏(Atul Chhaparwal)表示:“中国消费者对威士忌的偏好与日俱增、对威士忌文化传统的兴趣愈发浓厚,坚信中国威士忌市场蕴含巨大的增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潜力。”但帝亚吉欧2025财年上半年中华区净销售额却同比下降了4%,其中苏格兰威士忌的销售也出现了下滑。程展鹏认为:“跨国企业要紧密贴合市场动态、深入洞察本土消费者,推出中国原产威士忌产品吸引消费群体。”

 

不过回顾前些年的“酱酒热”,大量热钱涌入赤水河谷,建厂等重资产投资策略并不少见,可见投机者与长期主义者亦不能在资本角度用“豪赌”来区分,还需交给时间及市场做进一步验证。

 

下一个十年

国产威士忌的投资风吹向何处?

 

关于国产威士忌的“赌局”还在不断扩大。

 

一方面,产能仍在不断提升,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日前在首届中国国际威士忌发展大会上透露的信息,截止2023年,中国威士忌实际产能超5万千升,设计产能提升至8万千升,总产能规划达25万千升。另一方面,“产区”对中国威士忌的豪赌仍在加码。2025年,已有国产威士忌“产区”抢跑了,3月7日,峨眉山市政府举办威士忌产业招商推介会,以项目签约即落地、落地即开工的措施向各大企业抛出橄榄枝。

 

从过去十年国产威士忌投资项目规模(投资金额及产能)变化来看,前半程近半项目投资规模低于亿级,且项目规划产能普遍低于2000千升,而后半程超8成项目投资金额在亿级以上,也出现了一部分万吨产能以上的项目,未来国产威士忌赛道投资将从产能建设转为产能优化。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2024年全年的烈酒进口数据,去年威士忌进口量约为2.92万千升,约占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的58.4%。按照大芹威士忌合伙人、南昆山云顶酒店董事长叶振波透露2024年中国威士忌市场增速15%计算,到2035年中国威士忌总消费量约为36.85万千升,国产威士忌消费总量约为23.26万千升,产能相对饱和。从白酒、啤酒等行业来看,并购、收购将是产能优化时代有利的投资策略,青岛啤酒也曾表示:“如威士忌确有市场,公司不一定非得是自产,也可考虑收购。”

 

此外,国产威士忌赛道投资之风也将从酿酒开始向威士忌生态链转变。以淳安县为例,其在最新规划中表示,在2025至2030年,将构建完善的威士忌产业生态圈,涵盖原料生产、橡木桶制造、生产、销售及旅游等多个环节。

 

后记

 

酒企、资本布局国产威士忌,或许很大程度在其是一个新兴的潜力市场。

 

回望过去,这场持续十年的资本盛宴多少为中国威士忌产业筑起了产能壁垒、本土风土的话语体系。

 

但这场豪赌正面临良币驱逐劣币、产能优化、竞争加剧的挑战。

 

商业的本质是冒险,国产威士忌的豪赌或许并未结束。只是,对产业而言,资本豪赌之下,它最终需回归商业本真的冷静较量,终需有足够的定力沉淀下来。

 

正如崃州蒸馏厂首支单桶威士忌历经2190天陈酿方才面世,中国威士忌的故事,也需要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来书写最终答案。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