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文明的晨曦中,一粒粟、一滴酒,都凝结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的结晶。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中国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挥下的一铲,不仅揭开了7000年仰韶文化的神秘面纱,更在一百年后,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酒文化的璀璨起源。
2021年,考古学家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中,发现了以黍、粟、薏苡等谷物发酵的痕迹,实证了华夏民族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便掌握了酿酒技术。
小口尖底瓶,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功能,成为破解中国酿酒起源之谜的关键。其小口便于密封发酵,尖底利于沉淀澄清,辅以陶漏斗器等配套工具,印证了仰韶先民酿酒技术的成熟。甲骨文中“酒”字的“酉”部,正是尖底瓶的象形,而“尊”“奠”等礼制用字中亦可见其身影,彰显酒与礼的深刻关联。这“第一口酒”,是中国酒文化的源头,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千年时光流转,仰韶文化的基因从未褪色。仰韶酒业以国宝文物为灵感,将小口尖底瓶、鱼纹葫芦瓶等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推出“仰韶彩陶坊”系列产品,让文物“活”为酒器,文化“酿”为陶香。在传承中,仰韶独创“九粮六陶”酿造工艺,以九种粮食为原料,结合陶房制曲、陶窖酿造、陶甑蒸馏、陶沙过滤、陶坛贮存、陶瓶装酒的“六陶”工艺,开创了中国白酒第十三种香型——陶融香型。
文化自信铸就产业振兴。陶融香型的首创,融合多粮配比与多曲工艺,成为白酒香型创新的典范;智能酿造车间、5G物流体系的建设,让传统工艺与现代数智化深度融合,产能与品质双提升。与此同时,仰韶通过“奇妙游”“仙门山旅游”等文化IP,将酒庄变为文旅地标,让消费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仰韶故事。这种“文化+产业”的模式,不仅让仰韶酒业跻身“中国消费名品”,更成为豫酒走向全国的标杆。
酒,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从仰韶先民以酒敬天地、祭祖先,酒器演变为礼器,酒礼升华为文明制度。到今日,仰韶酒业以“中国仰韶,中国气派”为使命,将文化自信注入品牌血脉,让世界通过一杯酒读懂中华文明的厚重与创新,仰韶酒的故事,是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缩影。
它告诉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源自历史的厚度;民族复兴的力量,始于文明的温度。而这,正是“中国人的第一口酒”留给今天最珍贵的启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