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宝丰酒出入紫禁城的九重宫阙,走过商帮络绎的万里古道。
宝丰酒在唐、宋两代出入宫廷,明清两代凭借高品质依然成为皇家之选,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据唐、宋、明、清四代,成为四朝贡酒。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宝丰地区酿酒行业的不断酝酿发展,宝丰县酒旗迎风,酒肆遍布,烧坊云集,其中较为知名并有县志记录的酒坊字号逾70家,商贾络绎不绝。此时的宝丰酒,既续写着“岁岁入宫闱”的贡酒传奇,更以“千年酒曲”美名驰骋九州,从御宴琼浆到市井佳酿,酒香飘溢。
宝丰酒曲:明清时期远销四方
曲为酒之骨,如同灵魂一般,决定着酒体的风格与品质,是为酒体定调的关键所在。宝丰酒曲早负盛名,北魏时期成书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豫州大曲,以龙山为佳,麴(曲)香馥郁”的记载,这里提到的龙山县,正是如今的“宝丰县”。历经岁月沉淀,宝丰酒曲已然成为千年名曲。
到了明清时期,文献记载显示,宝丰酒曲开始广泛销售至北方山西、陕西以及南方湖北等地。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记载:“豫州宝丰之曲,最宜酿酒,市井多用之,行至三晋、秦陇。”《河南通志》也有相关记载:“明清时期,豫南宝丰一带,大曲业兴,常运销邻省,酒坊多以为曲,品质优良,尤以酿白酒为佳。”
《宝丰县志》更是明确指出:“明时曲商尽赴宝丰,宝丰大曲,以豌豆、麦为料,曲香浓郁,销于豫、陕、晋、鄂诸省,广为酿酒坊所用。” 这一块块凝聚着酿酒智慧的曲块,不仅在宝丰本地成就了无数的玉液琼浆,更将其独特的风味送达中华大地的广袤辽原,滋润了当时北方饮者的口鼻,也为各地白酒酿造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与技术支撑。
明清贡酒:延续宫廷贡酒的尊贵身份
宝丰酒,在明清时期宛如一位世袭的贵族,始终坚守着宫廷贡酒的尊贵地位。
《明实录》中记载,万历三十年时“河南岁贡美酒,汝州、郑州所产,味醇厚,供内廷大宴。”从中可以看出,宝丰所在的汝州地区所产美酒,因其醇厚的口感,成为内廷大宴的重要用酒。
在清朝,宝丰酒同样备受青睐。《清实录》原文写道:“(康熙四十六年)河南汝州进贡美酒,味醇香,皇帝嘉赏,命内廷宴享。”皇帝对其醇香的口味赞赏有加,并指定用于内廷宴享。在汝州当地酿酒最为繁盛的宝丰地区,所酿美酒源源不断北上,为明清两代的宫廷所享用。
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著名书法艺术家溥杰曾作诗赞宝丰酒云:
“每爱衔杯醉宝丰,香飞白堕绍遗风。开往继来传佳酿,誉溢旗帘到处同”。
出入紫禁城的九重宫阙,走过商帮络绎的万里古道,宝丰酒以一杯玉液串联起庙堂与江湖。它既是皇城夜宴中流转的琼浆,亦是晋商商队风雪兼程时的热血豪饮。
站在当代回望,宝丰酒走过唐宋的诗歌风雅、明清的商路繁华,在岁月更迭中愈发醇厚,四朝贡酒的地位显得愈发珍贵。这缕穿越古今的绵长酒香,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液态史诗——酒海陶坛封存的是匠艺的坚守,杯里荡漾的是文化的交融,而杯中倒映的,正是一个民族时至今日仍在探寻的对极致风味的永恒追寻。
已有0条评论